升学政策解读
0512-89171770
全国统一招生热线
10月14日,我校承办了吴中区小学语文“技术赋能教学”专题观摩研讨活动。来自吴中区6所学校的教师齐聚苏外吴中校区,呈现了六节精彩课例,围绕“数智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”这一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
苏州外国语学校吴中校区 胡丝——执教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
胡丝老师运用海底实景视频与配乐朗读,将学生带入西沙群岛的奇妙世界。课堂上借助AI写作辅助平台,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实时评测并提供修改建议,使写作指导从传统的结果批改转向过程性评价,AI智能体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伙伴。
枫津实验小学 卢毅峰——执教《将相和》
卢老师通过平板答题反馈与数据统计,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,让“提高阅读速度”这一教学目标变得可视、可测、可优化。从连词成句的方法指导,到故事脉络的梳理,再到蔺相如人物形象的品读,教学环节清晰,扎实有效。
华中师大苏州湾实验小学 束颖——执教《松鼠》
束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机及“豆包”工具实时查询作者信息,并通过互动练习完成词语分类。技术在此替代了传统的查阅与练习方式,实现了课堂的即时反馈与精准教学,体现了技术最基础也最实用的价值。
宝带实验小学 刘婧——执教《暮江吟》
刘老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描绘诗意,并运用AI生成对应画面,使古诗的抽象之美变得可见可感。她还特别重视古诗朗读教学,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“铺”字的妙用,体会诗人闲适的心境。
石湖实验小学 卢一臻——执教《书戴嵩画牛》
卢老师指导学生使用“豆包”查阅戴嵩相关背景,这不只是简单检索信息,更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。随后通过语音转文字快速生成讲解稿,并利用AI进行文字批改与实时反馈。技术在此充当了智能学伴,显著提升了语言实践的效率与质量。
两位资深评委老师也对这6堂课给予了最中肯的评价。
苏州湾实验小学 张雪艳
在小学语文课堂中,技术可以作为效率工具,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;也可以作为情境桥梁,深化情感体验;还能突破教师的物理限制,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。数智时代,语文教学的核心规律与人文内核仍需坚守。技术赋能的最佳状态是“润物细无声”,应自然地融入教学,助力目标高效达成与学生情感深度触动。
枫津实验小学 杨景瑜
技术不应取代语文教学中的朗读、书写与品词析句,而应让这些活动更高效、更富趣味。我们需守住阅读思维之脉,警惕技术炫技,始终审视其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。理想的状态是让技术“透明化”,使学生专注于学习内容本身,协调效率与深度学习的平衡。
最后,吴中区教研员吴庆主任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,并指出方向:
在数智时代,教师如同智慧的摆渡人,既要熟练驾驭技术之舟,带领学生高效穿越信息海洋,更要牢牢把握语文之罗盘,确保航向始终朝向核心素养。我们应以开放心态拥抱AI技术,以审慎态度驾驭工具,更要以赤子之心,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。